上一页|1|
/1页

主题:“钱荒”能够撼动高房价吗?

发表于2013-06-27

“钱荒”是近期颇受争议的热门词。自6月20日Shibor隔夜利率创出13.444%高位后,一场突发性的“钱荒”危机成为了社会的焦点。经历了多天的“钱荒”打击,管理层也于近日停止了央票和回购的操作,变相释放流动性。截至6月26日,隔夜拆放利率已经降至5.55%的水平。

 “钱荒”危机导致中国股市一周超过6%。其中,以民生银行为首的银行板块、以万科A为首的房地产板块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作为持续高企的房价似乎也产生了局部性的影响。以本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首个土地出让招标会为例,现场仅有三家企业参与,且报价的溢价率大幅低于此前的水平。从房企的出价分析,较之前多了几分谨慎,也可能受到近期的“钱荒”现象影响。那么,面对这一场罕见性的“钱荒”,究竟能不能撼动当前国内的高房价现象呢?而“钱荒”现象又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发表于2013-06-27

今年以来,中国股市累计跌幅高达14%。相反,国内的房价却实现了持续性上涨的格局。根据资料显示,继4月百城房价出现环比连续上涨11个月后,5月69个城市的房价出现同比上涨的局面。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新房价格同比增幅超过10%。显然,持续高企的房价已经成为当前管理层急需处理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发生的“钱荒”风波中,管理层始终保持观望的态度,一改以往的决策风格。据了解,6月底至7月初是准备金和财政的缴款时点,届时也会加剧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压力。按照以往管理层的决策风格,当银行的流动性存在一定的压力时,必然会释放流动性以减缓银行的资金压力。相反,在这一次的“钱荒”中,管理层却迟迟不表态。笔者郭施亮认为,管理层的决策态度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主要出自几点考虑。

 第一、面对罕见性的“钱荒”风波,管理层拟借机测试资金压力。当前国内普遍银行基本满足资本充足率的条件,而且由于前期管理层不断累积了大量的存款准备金,因此具备了抗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然而,管理层却没有及时释放流动性以减缓银行的流动性压力,显然管理层意在主动性测试资金压力,为未来的经济转型铺路。

 第二、拟借机给前期习惯于“钱生钱”的银行一次经验性的教训。近年,银行贷款投放至实体经济的数额不多,而同业拆借的数值占比却有了较大的增幅。于是,就造成了大量的流动性没有有效投放至实体经济,进而导致资金的有效运用率低下。因此,在这一次“钱荒”风波中,盲目进行“钱生钱”的银行颇感流动性压力,更有甚者不得不高利率借贷,以维持稳定的流动性。相反,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为主的四大银行在这一次“钱荒”风波中的整体影响不会太大。

 第三、管理层迟迟不表态,还可能会有一点考虑,即持续高企的房价。近年来,M2增速持续维持高增长的态势。以今年为例,前五个月M2增速均值已达到15%,远高于年初制定的13%M2增速目标。然而,在货币超发的大环境下,大量的流动性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从而造成了国内房价持续高涨的格局。假如管理层重复以往迅速补充流动性的做法,或许会让流动性加速进入房地产市场,造成房价的进一步上涨。

 

发表于2013-06-27

一般而言,房企主要的资金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信贷、预售款和自筹资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房地产属于长期高负债的行业,且依赖于市场融资。在这一次”钱荒“风波中,不少房企因为缺钱而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需求。虽说当前的房价有一半是依靠着土地出让金来维系,但是资金的供需关系也对房价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只要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的现象,则将导致房企的流动性紧张,最终干扰房价的涨跌。

 当前,国内房价依然保持着上涨的势头,“钱荒”现象也只会产生局部性的影响。正如上文提到,6月底至7月初是准备金和财政缴款的敏感时点。只要熬过了上述的时间,则“钱荒”问题可能会得到迅速地解决。

 针对国内的高房价现象,我们自然想到土地出让金的影响作用。土地出让金不仅对房价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地方财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据数据统计,土地出让金占比地方财政收入高达50%,而房地产行业对国家财政的税收影响也高达15%。值得一提的是,与地方财政有着密切关系的地方债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国内地方债务占比GDP达到50%,且这一阶段也属于地方债务的偿还高峰期,于是地方也面临着巨大的偿还压力。

 假如房价出现了拐点,必然导致土地价格下降,从而加重地方的债务偿还压力,这也是地方不想看到的事情。有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4个省本级、17个省会城市本级承诺以土地出让金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占比达54.64%。可见,高企的房价是地方偿还地方债务的关键。

 “钱荒”现象或许会对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局部性的影响,但是就目前而言,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由于高房价是地方偿还地方债务的前提,国内货币长期贬值的影响,房地产成为资金实现保值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房价现象还会延续。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