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象山南路这样改造 你还满意么?多图讲解

发表于2015-08-25

绿地在象山南路拿了一块地,要建综合体,现在真的觉得南昌的综合体越来越多了,这块地位于西湖区孺子路以南、象山南路东西两侧共三地块,听说这里分了三部分,一块地用于商业写字楼,一块用于公寓商业文化街,还有一块用于住宅。

 

这个真的南昌的又一老城改造啊,虽然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建好,但是感觉这几年南昌的旧城改造挺多的,而且到处都在拆拆补补,除了堵车之外,还一直没有看到成效啊

 

不过前一段时间看到十字街的改造也是到处拆,不知道现在是什么个情况了,还有楼主觉得改造的还不错的地方应该就是绳经塔那边了吧,至少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所以对于改造,楼主还是相当期待滴

 

废话不多说,咱还是先来说说象山南路的这个改造吧,看看到底是要改成什么样!

 


项目介绍
本项目是南昌市旧城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开端,是南昌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南昌市首个以地产商为主体进行开发经营的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基地位于西湖区,隶属于老城区的中心地带,西临象山南路,南临三眼井街,距离北侧八一广场2公里,紧邻新四军指挥部旧址,南侧1公里即为绳金塔历史风貌商区。
▲民国时期地图
红线范围内大部分属于三眼井历史风貌区核心保护范围,历经千年变迁的沧桑城市依旧可以从残垣断墙中想象当年的商贾繁华,即便当今这片城市迷宫正在物质性的衰败,行走于其中,喧闹的市井生活依旧给人以隐于闹市的自在体验。
街区分布

每个老城区都具有不同性格和迥异的生活体验,三眼井历史街区在清代、民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城市运动中被持续的更新着,清代以前的城市核心区域遗留下的细碎产权切分形成细密精致的城市肌理;而南昌市近代恢弘城市变革也留下鲜明烙印,多重的历史被层层叠加形成了现存的城市肌理。

▲2014城市肌理的延续
居住的人们也在适应着人口迁移、建造材料、科技等带来的生活变化,这促使着人们要不断的自发改造及重建着生活的建筑。场地中存在多种时期的建筑类型,保持着从清末、民国、文革和80年代的各种风貌,以及闪现着民间智慧的奇异自发搭建。因此,我们不能将风貌进行无中生有的框定,需要持有历史正在持续性发展的观念,并保留原场地中生机勃勃的建造智慧。


设计应对

规划设计将对街区街巷空间进行综合性肌理保持,并以清末与民国风貌为主体特征,同时体现各时期发展所形成的建筑风貌。从而保护城市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特征。风貌保护中建立多维度的建筑价值评估体系,采取一系列策略保护城市发展的历史痕迹,城市肌理及生活场景的多样性。确保在不失去街区原有风貌特色的情况下创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多样化社区。
???C1地块——南昌“新天地”
 地块是本案的核心区域,临近主干道象山南路和地铁三号线,采用小面积段的2-3层街区商业,打造个性的生活社区。包含本地商店、精品店、餐厅、露台咖啡、小博物馆、赣剧戏台等,通过细密的步行网络,提供适宜步行文化及公共功能,吸引区外人群。商业的首层功能活跃,各式店铺透过多样的橱窗展示和商业氛围的营造编织出一幅繁华的景象。集商业、餐饮、娱乐、文化一体的综合使用商业街区带来多样的人群和全时段活力,将片区打造成城市的活力中心
▲C1地块轴测图:

保护历史街巷“校场东巷”及“校场西巷”成为本地块的设计重点,在8米间距的规则地库柱网之上,我们通过建筑的悬挑和错动恢复原有街巷的尺度和空间节奏。


C2、C3地块——闹市街坊%

▲干家前巷与内部路交叉口
▲三眼井街西向东效果图
C2、 C3区块的住宅建筑的建筑高度和位置受到周边既有建筑的日照限制,在保证容积率的前提下,将住宅靠近三眼井街一侧压低,保证从三眼井街侧的城市风貌界面。结合原有三眼井公园,通过复建5栋历史风貌建筑形成特色老字号一条街,历史地标三眼井公园纳入游览流线成为开放节点,最终将观光客流导入老城市民的日常休闲场景中。
▲三眼井街东向西效果图
  C5地块——艺术街区
规划层面努力保留场地内三栋老民居建筑的空间格局,并对三眼井8号的历史风貌保护建筑进行修缮。三眼井街沿街面延续民国风建筑与老赣中民居。产品设计中保持赣中民居中的天井,设计每户都有自己的露台或者天井庭院,将成为艺术家主题的热闹街区。
?城市风貌保护策略
城市风貌保护策略一:容积率分布。沿三条道路的城市界面保持2层为主的低矮形态;向内逐渐提高建筑高度,将容积率消化在地块中心地带。保证从城市视角对街区的风貌感受。
城市风貌保护策略二:保持街巷肌理




▲建筑风貌保护的策略应对

针对场地中不同的建筑风貌与保存现状,我们在依据于上位规划《南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现状测绘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个层次的保护策略。分别是策略一:复建——针对历史风貌建筑的原址复建和异地复建;策略二:整治改造——有价值的风貌建筑改造重建;策略三:更新——新建建筑中融合场地原有元素及特征。

万安云升试馆复建案例:
建于清光绪丁酉年(1897)的万安云升试馆,通过修复和复建,成为整个商业街的点睛之笔,确立街区历史风貌价值。复建策略以混凝土框架土建结构结合原始形制的装饰性木构架为主,辅以原址拆除时留有的砖石,保留其原有层高,使得会馆室内的空间感受尽可能忠于原有建筑

整治改造案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民居形态与界面也代表着时代特征与场地记忆,原址整治改造后将延续原先建筑语言与细部,不同时代的栏杆也体现着各个时期的审美喜好,延续这些场所的符号语言,让更新后的城市充满回忆。,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发表于2015-08-25
八一八姐,您好!您所发的帖子“象山南路这样改造 你还满意么?多图讲解”已被设置为精华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