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屋开裂怎样维权

发表于2011-04-26
2003年1月15日,本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房屋开裂你可以这样维权》的文章,引起了非常大的社会反响,直到最近记者还不断接到读者来电咨询房屋开裂的事宜。记者了解到目前又有7户位于虹梅路2899弄虹桥东苑怡和园的业主获得了占房价总额8.8%的高额赔偿。为此,记者采 
访了申通律师事务所张洪根律师,并就此次的房屋开裂的官司作一个简单的评述,以更好地帮助有类似问题的广大消费者进行维权。

事件经过

原告李某等七户业主自1999年12月至2000年6月期间,先后向上海一家实力比较雄厚的开发商开发的楼盘各自购买一套商品房,每套商品房房价在50万元至60万元左右。2001年2月交付房屋。原告李某等七户经精心装璜后,先后于2001年6月至7月入住。入住二、三个月后,七户业主房屋楼板、墙体逐渐开裂。为此,七户业主向这家开发商提出修复、赔偿要求,但未果。之后,向区消费者协会投诉,又未果。区消费者协会于2003年6月制作了终止调解协议书,建议通过司法途经解决。在此状况下,李某等七户业主委托张律师向闵行区人民法院依法提起房屋质量损害赔偿诉讼。

事件聚焦

在诉状中要求开发商按每户原告房价的12%比例赔偿房屋质量与装璜损失(其中10%为房屋质量赔偿,2%为装修损失赔偿)。并由闵行区人民法院委托上海著名的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对七户原告的房屋进行质量检测。根据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出具了检测结论,该七户原告的房屋顶板均有开裂现象,楼板裂缝主要表现为外墙转角处的楼板斜裂缝和中部的纵向裂缝,斜裂缝宽度为0.05-0.25㎜之间不等,纵(横)向裂缝宽度在0.15-0.45㎜之间不等。墙体多处发现竖向、斜向、水平裂缝。究其原因,楼板裂缝主要是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引起;墙体裂缝主要是地基相对不均匀变形引起。另外,裂缝还与材料收缩、温度变化等因素有关。

房屋质量检测报告出来后,原、被告双方对该房屋质量检测报告中分析的楼板、墙体开裂原因及检测结论无太大异议。经开庭,并经审判法官多次单独做原、被告工作,双方参考了19户业主因房屋质量问题获得开发商赔偿的“差值赔偿”方案,最后原、被告双方达成庭外和解协议,由被告一次性向七户原告按每户房价的8.8%比例进行赔偿(其中8%为房屋质量赔偿,0.8%为装修损失赔偿)。每户赔偿额在45000元至55000元之间。被告(开发商)于2004年春节前及时给付了七户原告的赔偿数额。然后七户原告向此区人民法院撤回起诉。七户原告对此结果表示较满意。

律师点评

申通律师事务所张洪根律师表示,“如果是众多业主一起向房产开发商提起诉讼的,那么业主之间要始终保持协调和信心;再者,打这种房屋质量的官司,从提起诉讼到法院判决要花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三,打这种房屋质量的官司,房屋质量检测费、房屋价值评估费等要预付几千元,在资金上也要有所准备。”

这个案件的胜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上海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出具的房屋质量检测报告较科学、客观、公正,使原、被告双方都能接受该报告;二是区法院审理法官能公正审理该案,且花了大量时间做原、被告的工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次代理19户业主在房屋质量问题上成功维权的案例,为本次诉讼案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范本”,最后才有可能使开发商(被告)接受高达房价8.8%的赔偿比例,从而原、被告在庭外协商一致达成赔偿和解协议,结束了这场房屋开裂等质量问题的集体诉讼案。而“差值赔偿”尝试的成功,表明这种能够让业主获得开发商高额赔偿的方式已经得到了法院的初步认可,这对房屋有开裂等质量问题的许多业主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发表于2011-05-04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