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4|下一页
/4页

主题:【入洞房】细数江西本土的结婚习俗,你知道多少?

发表于2013-02-20

过去,南昌婚姻习俗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还有许多礼节。男到20岁,女到15岁,父母一经发现有相宜对象,就开始“托媒”。一般由男家采取主动,并请媒人开始张张罗。这个过程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是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家送礼求婚的礼仪,是议婚的第一步,意指男女双方采择成偶)。




男家先给媒人“买鞋钱”,即预付部分报酬,以后要陆陆续续给媒人送礼和请其吃饭。南昌民谚“媒人十八八餐,餐餐用肉餐”。媒人从接受买鞋钱起,即开始履约去女家,经说合女家同意议婚,


媒人使开始询问女家待嫁闺女的芳名和出生时口,淮备占卜之用,这种仪式相当于“六礼”小的问名,南昌民间又将“问名”叫做“请八字帖”。 所谓“八字”,是指旧历中的“天十地支”所对应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媒人用五行相克来推算男女双方八字是否相合。八字合好后,双方父母把交换来的“庚帖”用红纸写好,置于祖宗灵前香炉底下,如三天内全家平安,就取出帖子,请算命先生去合婚求签占卜。这个仪式又叫“卜婚”,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吉”,意指纳取吉利之礼。



通过占卜得到可以合婚的吉兆后,双方都同意缔结这门亲事了,男家先向女家发“求允帖”,如女家同意,便发“回允帖”。接着男家就要向女家下聘礼,南昌俗称“过礼”,它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征”(也称纳币、纳财),意指确定黄道古日下聘礼。男方家送白银一锭、金如意一枝,表示一定如意;女方家回送茶叶、莲藕,代表女子从—而终.不会红杏出墙,民间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说法。


两家缔结婚约后.双方就开始忙于筹备婚事了,何时是吉日,多由算命先生算定。南昌民间称“腊八结婚不用拣日子”,这一天为佛祖成道日,此日太岁休闲,无煞星管事,为婚嫁吉日,于此日办喜事者甚多。亦说源于乾隆游江南的传说故事。确定了吉日,就要向女家通报,南昌地区将此日称为“送日子”,它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意指确定结婚的日期)。 婚期确定后,女家就要准备嫁妆,择日发送。女方嫁妆主要有:盆、桶大小七个,漆红色,“七”谐音为“妻”,意为“妻生贵子”.其中马桶内放筷子(快生贵子)、枣子(早生
贵子)、花生(龙风胎)、红蛋(生男孩)。各种器具内放有红枣子、白莲子、南瓜子、绿豆
子、红被子,取意“五子登科”。


对于整个婚礼来说,以上数礼还只算是前奏,婚礼的真正高潮是在迎新娘这一天,它相
当于“六礼”中的“亲迎”(是新郎在傧相的陪同下到女方迎娶新娘的一系列仪式)。旧时
举行婚礼的头一天下午2 时左右,开始上花烛贺郎,吹鼓手开始吹打。新郎要戴冠,向天
地、祖宗、父母叩头,然后便开宴请客,喝贺郎酒。新娘出嫁前一天,新娘要向父母叩头,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然后束发开面。束发也叫及笄.就是将头发收到头心,做成盘头插上花,
接着开面,即用线把脸上的汗毛绞掉。



这天晚上,按照江西民俗,女方的母亲和新娘要哭嫁,哭嫁的内容大都是母亲教女儿到了男家怎样做媳妇,怎样相夫教子;女儿主要是感谢母亲这么多年来的养育之恩。哭嫁一直到第二天花轿进门结束。


这里列举一首南昌哭嫁歌:


崽呀:宝哇!要脚跟上带泥哟崽,要听公婆话哟崽,婆重声喊来低声应罗崽,要命好福气好哟崽。买田要买门庄田罗崽,做屋要做檐撞檐罗崽。姆妈娘啊!你要勤把脚前来看我哟娘,哥哥姐姐都要来看我哟娘!


举行婚礼这天,男家要请花轿去女家迎亲。发轿前,请两位全福老婆婆(指老伴健在、
子孙满堂)照轿,目的是为了辟邪。出轿时,花轿居而行,要带灯笼火把,迎亲队伍以灯笼
为先导,随后是仪仗鼓吹手,媒人坐官轿或人力车随花轿。在南昌有一些地方有“不亲迎”习俗,新郎在家等花轿回来接新娘。




新娘这天一大早就要起来梳洗打扮,由长辈妇女陪坐房中,当花轿在女家院内落下,女
方家便由两位全福老婆婆照轿。照轿时由新娘的母亲手持蘸上清油的纸捻对着花轿昭些吉利
话,为女儿祝福。新娘的闺房紧关着,男方代表请求开门,女方代表就趁机讨价还价地讲结
婚礼的价钱,媒人出面调停,女方才开门,此俗农村至今犹存,俗称“越吵越发”。新娘的父母当时要坐在客厅上空两旁,用脚紧紧地踏着一根红绸子捆着的柴,意为“镇财”,因“柴”与“财”同音,意指财气踩住,防止钱财带到男方家去。女家在厅堂的门口还会放上一个谷斗和米筛子,新娘由其兄长或娘舅抱出闺房跨过它们再上花轿(俗称过“千里眼”)。新娘穿新鞋的双脚不能沾地,沾了地会被认为带走了娘家的财气。


花轿到丁男家,新郎站在大门外迎接,掀开轿帘把自己的银簪插到新娘的头上,把新娘的簪子插到自己的头上,此举叫“换簪”。这时新郎家的一群小孩拥上前去,用手中苦楝子迎面撒向刚扶出轿的新娘,这叫“去煞”。新娘下轿脚是不能沾地的,这时男家会在地上铺上麻袋(麻,孝顺;袋与“代”谐音),新娘踩着麻袋进入喜堂,男家代表铺着麻袋口小念道:“传代、传袋,一代接一代”。




新郎新娘进入喜堂后,新娘要拜花轿,即向花轿的四方作揖,以感谢迎送,然后同新郎在—片喝彩声中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父舟、夫妻对拜和向宾客作揖。父母、宾客都要赏红包。
拜毕,新郎用秤杆掀新娘的红盖头(用“秤杆”意指“称心如意”)。接着用孟盛饭加肉,让新郎新娘各举—箸,谓“孝顺饭”。一对新人并喝交杯酒。礼毕开宴,新娘站在客厅的凳上看客人吃饭。饭前宾客及众小孩以稻谷向新娘及“牵娘”,的脸上、身上撒来,名曰“撒谷”,意在预祝新娘能像稻谷那样多子多女。还要举行“传花”游戏,它是在—盘中插花,从首席开始,由上方至下方,每桌逐人传送,类似“击鼓传花”,歌止停传,停传时持盘者饮—大杯酒,祝新人新婚之喜。




这时,喜堂上、洞房内都燃起丁—对对长长的龙凤花烛,婚床上坐着五男二女孩童,歌手一边唱坐床彩词,一边抛撒一些红枣、花生、桂圆、瓜子之类食品,引得孩子们在床上争食、嬉闹,枪糖和糕点,象征“五龙二凤”、“龙腾风舞”,预示新人“早生贵子”。并给每个坐床的小孩发一份“照子”,即用糯米炸的丸子及其他礼品或钱物。新人洞房花烛夜,特别热闹,即使宾客们闹得过了火、粗俗,男家也不能发火,因为“闹”是为了“发”,叫做“越闹越发”,南昌民间风俗认为“闹房三日无大小”。除取乐、闹笑外,再就是逗新娘开口笑,因为新人之间未曾谋面,新娘难免害羞,亲朋来宾用各种方法逗趣,以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发表于2013-02-20

自己先顶下

发表于2013-02-20

自己先顶下

发表于2013-02-20

这么复杂,累死了

发表于2013-02-20

按照这个程序来,新郎和新娘就折腾死了

发表于2013-02-20

充分说明了娶老婆的艰辛

发表于2013-02-20

楼主说的好哇! 虽然根本没看!在此小回一帖。金砖拿来!

发表于2013-02-20

古代人真有空

发表于2013-02-20
引用:炒粉杀手 在2013-02-20 17:06:26写道:原帖
楼主说的好哇! 虽然根本没看!在此小回一帖。金砖拿来!

 金砖?这个有关系?

发表于2013-02-20

简化一下哈楼主,直接送入洞房,哦耶耶~~

上一页|1|2|3|4|下一页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