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女子称6万元可助服刑人员减刑 律师称这不可能

发表于2012-02-29

晨报讯(记者 张毅) “如果您有亲友正在受牢狱之苦,你想让他早点出来的话,我们可以帮忙,事成后付款。X律师”

收到这样的短信,您千万别信,这是骗子。几日来,记者与短信中的所谓律师几番过招,揭穿了骗子的花招。

多番较量,“律师”露馅了

家住本溪市南地地区的黄先生这些天很纠结,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件让他纠结的事。

黄先生几天前在父母家吃饭时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可以帮人把正在监狱服刑的人员“捞”出来,而且说明事后付款。恰好黄先生的弟弟去年因盗窃被判两年徒刑,正在服刑中。

虽然认定是骗子,但为了证实短信中律师的真伪,黄先生请记者帮忙。

2月23日,记者按照短信中的电话拨了过去。一个带着南方口音的女子——“王律师”接了电话。

面对记者想要“捞”人,且要和她见面的要求,该女子先是回避见面,然后表示“你的事我们得研究,不是都能办的,把资料通过短信传过来吧。我明天给你答复。”

随后,记者发给了对方一条莫须有的服刑信息。但转天,也就是2月24日,记者就接到了“王律师”的电话,“你弟弟的事,我们领导研究过了,并已经核实,你弟弟在里面表现还挺好,我们能办,需要6万元。”“王律师”称,一周内就能接人了。

2月26日,记者再次接到这个“王律师”的电话,电话中她告诉记者事情很顺利,为了这事,她也跑了沈阳某监狱好几次,并在言语中表示想让记者先付一些车马费,记者表示拒绝。

2月27日,“王律师”又打来电话,她告诉记者事情已经办妥,同时让记者,把钱打到一个银行卡号里。记者表示希望见面付钱,并可多付,对方坚决不同意。

“王律师”说:“如果你一接到人,不付款,我找谁去。”一番坚持过后,记者玩笑似地声称,见到人后可以付一千万,“王律师”在电话中气急败坏地说:“你不守信用,你就是个骗子。”她还一再声称,可以让监狱里的人再多判几年,随即电话被挂断。而之后记者再拨打这部电话,已经无人接听。

律师:办这事根本没有可能

昨日下午,记者探访了本溪市内的四家律师事务所,表示自己的朋友目前正在监狱服刑,希望能够早几年出狱,询问是否有办法“疏通”一下,并表示钱不是问题。四家律师事务所给出的一致答复是,根本没有可能。

一位律师告诉记者,这不是多少钱就可以办理的事情,从法律上来看,既然该人已经在监狱服刑,就标明他的身份已经变为了一名罪犯,正在接受法律的惩罚,除非存在冤假错案的可能,只要他当年的犯罪事实确凿无疑,提前出狱只能通过在监狱里的良好表现取得减刑的机会。临走前,这名律师还好心地劝说记者,“小伙子,这事儿谁也办不了,你可别被人给忽悠了!”

 

 

发表于2012-09-24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