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城市保障房应涵盖外来人口 让其住房诉求得到改善

发表于2014-03-21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大段十几行字,涉及住房保障问题,主要在于保障中低收入困难民众能够有所居。”3月5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泓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的提法是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这也就传递出政府更加重视住房保障问题的信息,而要解决住房问题,不只是靠市场调节,还需要政府投入更大的精力。“在整个住房供应体系中,扩大保障性住房,具有战略性意义。”


  
城市保障房应该涵盖外来人口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扩大城市保障住房,应该涵盖外来人口,如何实施是另外一回事,但都应该满足群众的需求。”张泓铭称,要保障人民群众居住的需要,首先要设计住房的供应体系,在过去比较长的时间内,很多人推崇以市场供应商品房为主,政府部门意识到这样会形成以市场为主的问题,中等偏低收入以下的民众在解决住所上很困难。“保障性住房不是市场的责任,但需要借助一部分市场进行集资,这个责任还要靠政府扛起来。”张泓铭说,建设保障房时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土地使用不是很宽松,需要调整保障房用地。由于将土地成本纳入了保障房建设,对政府财政收入无疑是一种减少,但这种减少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中国的财政每年都在持续增长,应该能够承担起这一投入。


  张泓铭分析,住房保障有几种形式,一种是货币保障,就是给困难群众发放租金补贴,另外一种形式是实物的保障,即廉租房,也就是物业产权房,卖给百姓可以回收一定的资金。“我不主张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于某项专项收入,应该是多元化的整合。”张泓铭表示,出租型的保障房应该在总量上予以控制,加强后续管理。


  
保障房应该建立退出机制


  “保障房在管理上有相当大的难度。”张泓铭坦言,以上海来说,申请保障房是比较严格的,需要进行几个回合的审核,还要进行公示。“保障房的退出是全国的困惑,乃至全的一项难题。但还是不应该实行暂时的宽容机制,对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应该建立一个退出机制。”“保障房的建设供应,不要集中在某一地区,避免形成一种新的城市风化,从中长期来看,还是要在技术、规划、建造方面,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张泓铭表示,我国每年大量推出保障房,来不及在规划布局上进行分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还是应该注意这一问题。


  
多地探索外来人口享受保障房


  实际上,城市保障房涵盖外来人口的提法,国内很多省份均有政策出台。记者检索获悉,河北、广西、海南、湖北、辽宁、福建等省份均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规定。住建部也于2013年明确要求,2013年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明确外来务工人员申请住房保障的条件、程序和轮候规则。


  河北省住建厅也于去年9月下发通知,重申各地要严格执行省有关文件要求,合理确定外来务工人员收入线标准,取消户籍和社保缴纳准入限制,综合考虑各类保障对象比例结构及房源数量等情况,按照15%左右的比例确定当地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房源。


  相信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诉求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上一页|1|
/1页